买量平台的「拔鹅毛」游戏:用户、广告主都是奶牛

一句话总结:平台把用户当“油田”,把广告主当“韭菜”,两头收割,直到数值膨胀到下一根KPI。

用户端:数据即石油,价值被层层拍卖

你的行为 平台定价 最终归宿
凌晨点赞短视频 ¥0.80 卖给情感咨询广告主
地铁里听歌切歌 ¥0.20 卖给耳机品牌
比外卖→充648 ¥12 卖给游戏大R
35岁职场人每天打卡 ¥3.5/日 打包卖给招聘软件

分层售卖:出价高=优质量(付费高),出价低=垃圾量(羊毛党)。
榨干逻辑:先把高价值用户卖高价 → 再把剩余流量稀释卖低价 → 直到 LTV≈0。

广告主端:战力=日耗,解锁服务像打怪升级

日耗档位 解锁功能 现实比喻
<¥5k 自助投放,客服机器人 白嫖玩家
¥5k-50k 官方微信群,周报模板 月卡党
¥50k-500k 专属GS(客户经理)+ 竞品情报 公会会长
≥¥1M 白名单素材、驻场技术、秒回BUG赔付 氪金大哥
  1. GS 真身:80%时间服务前10%日耗客户。
  2. 素材特权:大哥可以“擦边”,小弟秒拒。
  3. BUG 赔付:百万级客户→专人飞过来道歉;万元级客户→工单排队。

平台的双向杀熟算法

用户侧

  1.  先给高付费用户打“高价值标签”→卖贵价。
  2. 再给低消费用户打“低价值标签”→卖垃圾量或刷广告。

 广告主侧

  1. 小预算:用“探索期”名义灌假量,CTR 高但转化低。
  2. 大预算:实时反作弊+真人驻场,确保 ROI 不崩。

平台 KPI:

用户 ARPU × 广告主 ARPU = 年营收翻倍(100→200→500→1000 亿)。

中小广告主的生存指南

风险点 应对动作 工具
灌假量 自建归因 + 分渠道埋点 AppsFlyer、Adjust
杀熟提价 多平台 AB 对投 广点通 vs 巨量
BUG 拒赔 录屏+日志双备份 Charles + Bugly
素材不过审 先跑小号测试 影子账户

给鹅的最后一根稻草

  • 用户:广告多到卸载?平台会测试“卸载阈值”,只要不超,继续加广告。
  • 广告主:ROI 崩了骂娘?平台计算的是“你还能忍多久”,不会停,只会放缓。

真相:平台像资本家拔鹅毛——鹅叫得再惨,只要还活着,就不会停手。

破局点:要么成为日耗千万的大哥,要么自建私域,别做被拔毛的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