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投流税」之后,下一个靴子会砸向谁?——写给所有靠流量吃饭的人
最近,「投流税」三个字像幽灵一样在广告圈、电商圈、游戏圈来回游荡。
有人断言:一旦落地,八成公司要关门。
事实真的如此吗?
今天,我们用一篇说人话的文章,把来龙去脉、行业冲击、自救方案、个人出路一次讲透。
01 它其实不是税,而是一把「合规剪刀」
把「投流税」当成一个新税种,是误读。
它的真身是两条老法规的新组合:
-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(2007)
广告费≤年收入×15%(特殊行业30%),超出部分不得在当年抵税,须按25%企业所得税补交。
- 广告法执法指南(2025.07)
第一次把“信息流、短视频、达人种草”统统圈进“商业广告”范畴。
两条法规一交叉,剪刀就合上了:
过去模糊地带的高额买量,现在必须为“超出部分”买单。
这才是“投流税”恐慌的来源:不是税变重了,是合规口径收紧了。
02 谁会最先被剪?一张行业雷达图
行业 典型买量成本/收入 可扣除比例 剪刀锋利度
行业 | 典型买量成本/收入 | 可扣除比例 | 剪刀锋利度 |
游戏 | 30%–70% | 15% | 🔥🔥🔥🔥🔥 |
美妆 | 40%–60% | 30% | 🔥🔥🔥🔥 |
电商 | 25%–50% | 15% | 🔥🔥🔥 |
在线教育 | 35%–45% | 15% | 🔥🔥🔥 |
白酒 | 10%–20% | 30% | 🔥 |
结论:越依赖“花钱买量”的商业模式,被剪得越疼。
相反,线下零售、To B软件、刚需医药等“低投流”行业,几乎无感。
03 企业自救:五把“合规手术刀”
1️⃣ 财务重构:把“一条大河”拆成“多条小溪”
- 成立多家子公司,每家独立核算,把额度用满。
- 注意关联交易定价要公允,避免被视同“转移定价”。
2️⃣ 投放升级:让每一分钱都自带ROI
- 用AI做素材裂变、人群Look-alike,降低获客成本。
- 建立“投前预估—投中监控—投后归因”的闭环模型。
3️⃣ 私域蓄水:把公域浪费用户变成自有鱼塘
- 直播间粉丝→社群→小程序商城→会员体系。
- 用内容+服务拉高复购,把CAC(获客成本)摊薄在LTV(用户终身价值)里。
4️⃣ 产品驱动:让广告预算变成研发预算
- 把“烧钱买量”改为“烧钱做爆款”。
- 案例:某国产护肤品牌砍掉30%投放,预算转投成分研发,次月复购率+18%。
5️⃣ 出海对冲:去监管洼地继续“浪”
- 东南亚、拉美投流成本仅为国内1/3。
- 注意GDPR、CCPA等海外隐私法规,别把“剪刀”换成“镰刀”。
04 优化师生存指南:从“预算操盘手”到“利润合伙人”
老板砍预算,KPI不砍,优化师怎么办?
1. 技能升维
- 学会用Python+API批量跑素材AB test,把测试成本从“天”降到“小时”。
- 掌握MMP(移动监测平台)+BI工具,做“看得懂财务报表的投手”。
2. 角色升级
- 从“花预算”变成“赚利润”。
- 每月给财务、供应链、产品经理开一次“利润对齐会”,让投放计划直接挂钩毛利。
3. 职业保险
- 把个人案例沉淀为SOP、白皮书,对外分享,打造行业影响力。
- 经济下行期,能被看见的人,才是最后被裁的人。
05 写在最后:流量狂欢结束,商业常识回归
「投流税」不是末日,而是一剂退烧针。
它逼我们回答一个更本质的问题:
没有无休止的流量补贴,你的生意还成立吗?
谁能率先把“流量成本”内化为“产品价值”,
谁就能在下一局游戏中拿到免死金牌。
为保证您的权利建议注册用户可永久查看或下载内容,未注册用户资源有效期仅 15 天且下载或查看次数受限,建议注册后兑换下载以享受更多权益。
若游客在成功支付兑换积分后页面未显示下载按钮,请先行刷新页面;如刷新后仍无法下载,可联系客服,提供支付单号及金额截图,经核实后我们将重新发送兑换资源。
声明:
◉ 本网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收集整理、仅限于学习研究交流使用,本网站无商业用途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
◉ 如网站内的资源侵权或损害了您的利益请务必联系删除。
◉ 用户查阅或下载后禁止用于任何非法商业途径,如侵权、倒卖等应由用户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