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板最怕的营销人,不是摸鱼的,而是天天说这几句话的“好员工”

在广告投放圈子里,有句话特别扎心:
老板最怕的,不是上班刷手机、下班准点走的摸鱼人。
反而是那些看起来勤勤恳恳,却总把几句话挂在嘴边的“好员工”。

听起来有点反直觉,但细想一下,你就会发现——
一个投放团队里,最容易被“优化”的,往往不是懒的,而是“不愿意动脑”的人。

一. “这不归我管”——客户体验直接坍塌

前段时间,我们公司帮一家餐饮连锁做线上引流。
一个客户在私信里问:“能不能帮我留个位置?我怕去的时候排队。”
负责私信回复的小姑娘,直接回了句:“这需要联系门店前台,我们线上只是做活动的。”

这句话在规则上没错,但在用户心里,就是“你别找我”。
对广告投放来说,用户从广告点进来,就是一次珍贵的触达。
如果第一句话就把他推走,不只是丢了一个客户,还让广告预算直接打了水漂。

老板要的,不是“按规矩拒绝”的人,而是能想办法让客户留下来的人。
哪怕你只是帮他把信息转给门店,也比甩锅强一百倍。

二. “这做不了”——机会被你关在门外

有一次,我们给一家跨境电商客户做Facebook广告,客户突然提出要测试一个本地化很强的创意。
负责的投放主管看了看说:“这没法做,素材尺寸不合规定,我们从来没这样投过。”

两天后,反倒是一个新来的小伙子,把原有素材裁切、翻译,甚至自己配了BGM,传上去测试。
结果那个广告创意的转化率,比之前的版本高了40%。

投放岗位的价值,不在于告诉老板“什么不行”,而是帮他找到“怎么行”。
广告市场变化那么快,不试就等于放弃。

三. “我不会”——拖慢全队节奏

一个朋友在做短视频投流团队管理时,遇到过这样的事:
他们引入了新的数据分析工具,可以自动分配预算、预测ROI。
团队里一个资深运营直接说:“我年纪大了,不太会用这些新东西,你们年轻人玩吧。”

结果,团队不得不为她单独导出Excel手动分析数据,效率比别人慢一倍。
在广告投放这种烧钱的战场上,慢半拍,就可能直接输掉一场仗。

“不会”本身不是问题,但拒绝学习,就是主动把自己踢出局。

结语

无论是客服、创意还是投放,老板要的都是能和他一起“抬轿子”的人。
那些天天说“这不归我管”“这做不了”“我不会”的人,看似无过,实则在一点点切断自己和结果的关系。

在互联网推广里,结果就是你的护身符。
别让习惯性拒绝,成为你在这个行业里的“隐形辞职信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