后「纯广告变现」时代:流量生意的黄昏,还是新大陆的前夜?

本文写给所有靠广告吃饭的人。

先把话说清楚:什么叫「纯广告变现」?

一句话定义:

花 100 万买量 → 用广告把流量再卖 100 万 → 赚平台返点。
- 工具、网赚、短剧、小游戏都是这条赛道上的演员。
- 关键词只有两个:当日回本、平进平出。

它的命门:规模越大越赚钱,一旦规模停滞,利润直接蒸发。

02 为什么 2018—2023 年能跑得通?

  1. 流量洼地多:下沉市场刚被 4G 点亮,获客便宜。
  2.  监管缝隙大:误触、摇一摇、虚假素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
  3. 用户还新鲜:没见过套路,愿意点开「震惊」标题

一句话:时代给的红利,被误以为是模式的成功。

03 现在,三把刀同时落下

🔪 第一刀:点击率泡沫被挤破

  • 整改后,开屏、插屏 eCPM 腰斩。
  • 原因不是「淡季」,而是用户对套路免疫了。
  • 误触、摇一摇被禁,CTR 回归真实值,流量价格重新定价。

结 论:原来靠掺水撑起的规模,现在裸泳。

🔪 第二刀:投流费不再全额抵税

-7 月《广告法执法指南》明确:

信息流买量 = 广告费,税前扣除上限 15%。

案例:

短剧月流水 110 万,投流 100 万。

  • 以前:税前全抵扣,交 2.5 万税。
  • 现在:只能抵 16.5 万,交 23.5 万税,账面直接亏损。

结论:平进平出模型被双向挤压——成本↑、利润↓。

🔪 第三刀:产品价值空心化

  • 用户发现:你的 App 唯一功能就是给我看广告。
  • 激励视频变「挂机领金币」,广告主为无效转化买单。
  • 国民级 App 的高时长证明:

用户不排斥广告,排斥没有价值的产品。

04 下一步,三条路可以走

1️⃣ 混合变现:把鸡蛋放在两个篮子

  • 广告 + 会员 + 内容付费 + IAP。
  • 砍掉 3 元 CPM 的低质广告位,换成 30 元年费会员。
  • 抗风险能力 = 生命线。

2️⃣ 回归产品价值:让用户愿意留下

  • 工具类产品:把「天气」做到极致,而不是塞 7 个广告位。
  • 内容类产品:短剧先把剧本写好,再谈 ROI。
  •  金句:淘金的不一定赚钱,卖牛仔裤的永远赚钱。

3️⃣ 出海 ≠ 避风港,而是新战场

  • 国内卷不动的精细化投放能力,在海外是降维打击。
  • 但别忘了 GDPR、CCPA、ATT,别把镰刀换成绞索。

05 写给从业者:从「投手」到「生意人」

旧身份 新身份 需要补的课
预算操盘手 利润合伙人 看财务报表
素材搬运工 内容策划人 写剧本、拍短剧
数据刷手 用户研究员 做访谈、看留存
国内投流专家 本地化运营 学小语种、聊合规

时代不会淘汰广告人,只会淘汰只会投广告的人。

06 写在最后:红利结束,商业回归常识

纯广告变现的黄昏,不是广告死了,而是「只有广告的壳子」死了。

接下来的赢家,一定是把广告藏在价值后面的人。

流量生意没有终局,只有不断进化的规则。

做好产品,做好内容,用户会替你按下「允许追踪」的按钮。